厦门大学在职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招生简章
上课时间:9月下旬
上课地点:浙江省经贸委干部培训中心
厦门大学于1921年在商学部设银行科,1928年正式设立“银行学系”,迄今已有80年多年的办学历史。除了国内学术界、政界和金融界外,厦大金融学的毕业生遍布东南亚商务部门和金融界,在东南亚,尤其在南洋地区享有盛誉。
本学科点是中国东南沿海和经济特区唯一一所国家级重点金融学科(全国排序第三位),对该地区的金融教学与科研具有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并可辐射台港澳和东南亚,区位优势相当明显!
本学科点在1983年和1986年先后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 设有金融学、金融工程和保险学三个专业,涵盖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领域。在高层次教学科研的带动下,本学科教学与改革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以张亦春教授为总召集人的九院校教育部重点项目“金融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为了为社会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金融素质的高级金融人才,经批准决定在浙江地区举办2007年金融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招生简章如下:
专业与学制
金融学(含银行、保险、投资和金融工程方向);学制二年.
招生对象
1、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
2、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均可报读。
主要研究方向
(一)金融理论与政策方向
1、“马克思与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的比较与应用研究”是通过历史的系统的比较,研究它们之间的共通性和相异性,是一项学科基础理论建设。有利条件是厦大经济学院具有王亚南《资本论》研究和经济学说史研究的坚实基础。
2、“金融制度安排与金融风险研究”是以加入WTO后新的金融环境为背景,研究我国金融制度供给的选择、风险与防范等问题。前期研究有:张亦春教授已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制度变迁中银行风险集中与控制”,现在正在研究的邱崇明、张亦春教授牵头的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环境的变化与现实选择”。
3、“农村金融保险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含11个子课题,主要是研究农业产业化与金融保险支持的理论、政策与实践问题,已经取得了一批初期成果。
(二)金融市场与金融工程方向
1. 发展和完善国外金融产品定价理论,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产品定价理论。
2. 应用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和神经网络等理论和技术,研究中国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投资者的行为特征。
3. 应用金融工程的基本理论,进行金融产品的设计、定价和风险管理。
本学科点80年代初开始研究金融市场,从1987年承担国内第一个金融市场的国家级科研课题起,至今出版有关金融市场的专著和教材15部,论文300多篇,始终瞄准国内外学科前沿并结合中国实际。如:运用康奈尔大学洪永妙教授的“广义谱域法”研究中国股市有效性,得出中国股市“弱势无效”;再如:张亦春教授主编的《金融市场学》,2002年荣获中国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并被教育部选为研究生用书。该方向5部书获省部级一、二等奖。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基金2项。该方向与本校数学系的“金融数学”协作,教学科研实力雄厚。
(三)保险理论与政策方向
1、保险与金融相互渗透互动发展的市场要素和运行机制研究。
2、金融型保险产品市场定价理论与定价模型研究。
3、保险市场与金融市场的交叉风险和保险业的经营风险定量研究。
保险方向的特色是:以金融型保险为平台,研究我国保险市场宏观调控、风险量化和监管等一系列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该方向与本校数学系的“精算学研究中心”协作,教学科研实力雄厚。
(四)国际金融与台港澳、东南亚金融方向
1、 国际金融理论、政策和实务研究;
2、 中国大陆与台港澳及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合作和发展研究;
3、 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金融体系的非稳定性与货币危机研究;
4、 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金融资本对外投资研究;
5、 中国与东盟已经达成十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所以上述课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超前意识。
厦门大学拥有“台湾研究中心”和“东南亚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学科点以这两个“中心”为依托,研究我国“两岸三地”和东南亚国家金融的合作与发展,以及海外华人金融资本等,形成了本学科点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优势。80年代至今,相关内容的书有21部,发表论文2百余篇。在研省部级基金2项。
课程设置
(一)经济学必备课程(银行、证券、金融工程和保险各方向必修)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
西方经济学 |
国际经济学 |
英语 |
财政理论研究 |
货币银行理论研究 |
(二)金融学核心课程(银行、证券、金融工程和保险各方向必修)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 |
证券投资研究 |
金融工程与投资银行 |
保险理论与实务 |
金融机构经营与管理 |
公司金融理论 |
比较金融制度研究 |
|
|
报名及录取
1.填写“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报名登记表”一式二份;提供学历证书复印件;二寸彩照三张,一寸彩照一张;报名费及证书费用共300元。上述材料备齐后,报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发给入学通知书。
学习方式
由我系选派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授、副教授授课,每个月上1门课程,双休日两天(及晚上)。
结业与证书
1.学员修完上述研究生课程,通过考试,成绩合格者,由厦门大学研究生院颁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
2.具有学士学位三年者可参加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获厦门大学经济学(金融学)硕士学位,(总费用约2.5万);
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两年教学工作经历的高校、高职、中职院校教师,还可参加十月份GCT联考(2006年厦大分数线202,英语30。浙大是220),专业课学校自己出题,学业完成获厦门大学经济学(金融学)硕士学位,(总费用约3万)。
学费
研究生课程进修费16000元、教材资料费1200元。以上费用需在入学前一次性交纳。参加课程缓考、补考及申请硕士学位费用,需按厦门大学的有关规定另行交纳。
杭州上课点
地址:浙江省经贸委干部培训中心
报名咨询电话:87054705,87054716,85962268(热线)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申请硕士学位问题严格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8]54号文件的规定办理,凡已修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课程的学员,具备以下条件的学员可以申请硕士学位,具体条件及程序如下:
1.本科学士学位三年以上者(含三年,文﹑理﹑工学士学位获得者均可申请);
2.取得《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
3.通过同等学力全国外语水平考试﹑同等学力学科综合水平考试;
报名时间为每年3月,考试时间为每年5月份
4.必须于申请学位前,在公开的经济类期刊(有CN刊号)上发表至少一篇经济类文章(不含增刊、报纸、论文集),字数为4000-5000字左右,务必在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时提交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审核;5.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6.最后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申请硕士学位的步骤:
1.经我校学位办公室资格审核同意,办理《考试资格卡》;
2.在获得《考试资格卡》后四年内,通过本校组织的全部课程的考试(实行试题库考试和非题库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外语水平考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
3.通过全部课程考试后一年内,提交硕士学位论文,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4.在提交论文后半年内进行论文答辩;
5.论文答辩通过后,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外语水平考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科目: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微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考试180分钟),
外语(考试150分钟),目前外国语语种主要有:英语、俄语、德语、法语和日语。
学科综合考试按一级学科进行全国统考,考试的学科有27个,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等。
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进行,上午是外国语水平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下午是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旨在加强国家对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宏观质量控制和规范管理。目的是测试申请人是否已具备获得硕士学位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是同等学力人员获得硕士学位的出口把关考试
您必须参加的八大理由:
1.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一所有着八十六年历史的厦门大学,属于中国一流大学,其金融学科又是中国东南沿海和经济特区唯一一所国家级重点金融学科,全国排序第三位,其经济学(金融学)硕士学位含金量高;
2.课程师资和课程质量权威保证,课程和专业方向含盖面广,授课教师全部由厦门大学副教授、教授中选派;
3.获得硕士学位的成本低,时间灵活,同力申硕本身是最经济最灵活的获得硕士学位的一条途径,而此班又比同类学校、同类性质、同类学科的学费便宜,如上海财大金融学学费是21500元,人大学费是财政学18000元、金融学及相关专业22000元,而厦大学费仅16000元;
4.学分保留四年,使得在职学习获得学位途径灵活;
5.入学门槛低,大专以上,免试入学;
5.上课时间灵活,每月一次周末上课,13门课一年半内可学完,使得在工作繁忙之余,不再是一种负担;;
6.异地读书,在家门口可享受一流大学的金融学名师专家授课与对话交流;
7.与来自不同业界的成功人士互相交流,成为厦大在职研究生;
8.搭建人生新的平台,创造成功机遇!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2007年8月